第(2/3)页 叶知秋也不避讳,当场将那那桃木炼成了十块巴掌大小的安魂符印,叫婢女挂在那李三公子床边,头上三块,脚底七块,各自对应三魂七魄。 做完这些,叶知秋对李老爷道。 “这些安魂符印可保三公子剩余的魂魄不被拘走,性命无虞,当务之急还得找出拘走三公子魂魄的妖邪,不然魂魄离体太久,折损元气,即使将来归体,寿数也是不长。” 那李老爷一听,脸色顿时苦了下来,这场灾祸可谓凭空而降,若非今日叶知秋上门,他还不知自家三子病症究竟,哪里去寻那施法的妖邪,正要开口告求,便听叶知秋又说道。 “你且将那天与三公子随行之人一并唤来与我回话。” 那李老爷恍然,连忙依言遣了一个管事的前去唤人。 那几个侍从乃是伺候三公子的亲近下人,住的自是离这院落不远,不过片刻光景,便一道前来。 叶知秋也不废话,直接问道。 “你等与三公子在那竟陵灯会上可曾与人结怨,或是遇上甚么怪异的事情?” 几个侍从不敢怠慢,略作回忆,便回道。 “公子在竟陵灯会上只与诗社的几位公子小姐一道赏灯吟诗,却是不曾与人结怨,不过怪异之事到是有几桩。” 一旁的李老爷忙问道。 “有哪些?你等细细说与仙师知晓。” 几个侍从不敢隐瞒,忙道。 “一桩是放孔明灯时,天上忽有一道磷火闪过,烧了王小姐的孔明灯,当时闹了好些时候,却没寻到根源,最后不了了之。另一桩是放荷花灯时,纪府二小姐落水,受了好些惊吓,被家丁救起时,脖颈上有一圈红痕,好似绳子勒过似得,传的沸沸扬扬,都说是闹水鬼,不过纪二小姐却说是被水草缠的痕迹。还有一桩则是……” 几个侍从将一些怪异之事一一细说,叶知秋认真听罢,虽寻到了一些修士痕迹,却与李三公子魂魄被拘一事并无联系,不由得眉头微蹙。 这时其中一个侍从好似想到了甚么,说道。 “对了,还有一桩怪事!那天灯会,曾有一人想要向公子强买贴身的玉佩,被公子斥责了几句,那人也没留话,只转身便走,后来灯会散场,我等回来路上,公子便觉玉佩被窃。” 叶知秋听到这里,便想到了从那娄阿鼠手里得来的玉佩,当即拿了出来问道。 “可是此物!” 那几个侍从久在李三公子身边伺候,对这玉佩熟悉的很,一眼便认了出来,回道。 “正是这枚玉佩!” 说着,惊疑的看了叶知秋一眼,却是不知这玉佩为何会在叶知秋手里。 第(2/3)页